"小学语文最易丢分的三个字:“的、地、得”得用法详解"
      
 
     	
          
     	小微
          
         
小学生微试题
     	
     	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① “的”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: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如:敬爱的总理、慈祥的老人、戴帽子的男孩、珍贵的教科书、鸟的天堂、伟大的祖国、有趣的情节、优雅的环境、可疑的情况、团结友爱的集体、他的妈妈、可爱的花儿、谁的橡皮、清清的河水......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② “地”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: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如:高声地喊、愉快地唱、拼命地逃、疯狂地咒骂、严密地注视、一次又一次地握手、迅速地包围、沙沙地直响、斩钉截铁地说、从容不迫地申述、用力地踢、仔细地看、开心地笑笑......”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③ “得”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,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,表示怎么怎么样的: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如:走得很快、踩得稀烂、疼得直叫唤、瘦得皮包骨头、红得发紫、气得双脚直跳、理解得十分深刻、乐得合不拢嘴、惊讶得目瞪口呆、大得很、扫得真干净、笑得多甜啊......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注: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1、如果“de”的后面是“很、真、太”等这些词,一般用“得”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2、有一种情况,如“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”这句话里,后面的“一蹦三尺高”虽然是表示动作的,但是它是来形容“高兴”的程度的,所以也应该用“得”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这里有一组含有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的例句如下: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1. 蔚蓝色的海洋,波涛汹涌,无边无际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2.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3.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1、“的”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、限制“的”后面的事物,说明“的”后面的事物怎么样。结构形式一般为:修饰、限制的词语+的+名词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2、“地”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“地”后面的动作,说明“地”后面的动作怎么样。结构方式一般为:修饰、限制的词语+地+动词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3、“得”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“得”前面的动作怎么样,结构形式一般为:动词(形容词)+得+补充、说明的词语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“的、地、得”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,都起着连接作用;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,但当他们附着在词,短语,句子的前面或后面,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“de”,没有语音上的区别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,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。这样做的好处,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用得对,意思表达就明确,用得不对,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比如: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1、看了这场电影,她激动得哭了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2、看了这场电影,她激动地哭了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,但意思不完全相同。前一句强调“激动”,“哭了”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。后一句主要是陈述“哭了”,“激动”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。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“de”。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快分享到朋友圈,与更多家长们分享吧~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小学生微试题:每天发小学试题,教育热点话题和资讯。定期推奥数题详解和益智游戏。点击顶端的蓝色小字关注~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近期热点
		        
	        
		        
		        
	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	
	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更多文章
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小学下学期各年级期末复习全攻略
	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妈妈给儿子留的便条,太智慧了
	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
	        从26个令人惊诧的事实看芬兰教育